2011年1月16日星期日

文献管理软件EndNote、NoteExpress、Mendeley的使用对比

 

 

文献管理软件EndNoteNoteExpressMendeley的使用对比

文献管理3大核心部分:

全文、笔记、题录(Ref、摘要)

全文供阅读,摘要利检索,笔记则是掌握知识不可缺少的。三者要紧密链接,从一边可以很容易地跳转到另一边。尤其是必须能够由笔记链接到全文。

对于具体的管理手段,第一要稳定,第二要稳定,第三还是要稳定。总在不同软件上迁移是浪费时间的。

 

文献管理软件的用途:

核心用途:写论文时的引文管理,这些是任何文献管理软件必备的核心功能

重要功能:管理题录使得可以快速高效地搜索到自己已经看过的文献;对题录进行分组管理方便自己浏览;

目前大多数软件尚未重视的重要功能:笔记

 

所以具体来说,考量文献管理软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

安装、导入题录、阅读管理题录、在写作时使用题录

在下文中用一个详尽的表格对比了三个软件在这三方面的情况。

 

先说导入题录,"安装"部分请直接参阅表格对比。

EndnoteNoteExpress都是比较传统的文献管理软件,基于题录而不是全文。它们设计的目标是,让你直接从它们检索文献,而不是打开浏览器检索。你在它们的检索框中检索数据库,阅读摘要之后,决定哪些题录导入你的题录收藏,哪些要求全文,再让它们为你把全文下载下来。

Mendeley的功能则侧重于全文。只要你有全文,Mendeley就可以十分方便地给你把题录从网上下载下来。

对于ENNE这样的传统文献管理软件,有三大传统导入题录方式:

1.     手工输入题录

2.     在软件中对数据库执行检索

3.     如果软件不支持检索某些数据库,必须使用浏览器检索的话,可以从数据提供商那里下载检索结果的题录文件,再导入题录文件

在如今这个时代,越来越多的人习惯使用浏览器来检索文献,而不是在文献管理软件当中。

 

再说管理题录

Mendeley提供了很好的笔记功能。而EN的笔记功能还不如没有。但是EN对于文献的分类管理、检索等做得都不错。NE对文献的管理也有一些自己的特色。

 

大致说一下三个软件最让我不满的地方:

EndNote让我最不爽的就是,不能手动在线更新某题录,笔记更是不如没有

NoteExpress最让人不爽的是不能根据PDF自动生成题录

Medeley最大的缺点就是不能在软件中联机检索文献。你至少需要有一个浏览器它才能自动导入题录并下载全文,而且在实际使用中因为Medeley是国际网,教育网无法联机而使浏览器中的自动导入功能几乎无法使用

 

三个软件的对比如下表:

比较

NoteExpress 2.6.1

EndNote X4

Mendeley 0.9.8.1

安装

费用

100块,大部分大学已经购买

300刀,但有破解版

免费

手机端

有(Windows Mobile

有(IPhone

linux

支持

支持

支持

导入题录

手动录入题录

直接在软件中搜索数据库导入题录

可(支持中文)

可(支持的国外数据库更多)

不可

直接导入题录文件

浏览器导入题录

不可

部分

绝大部分(实际操作中因为你需要国际网访问Mendeley而变得非常不方便)

PDF生成题录

不行

阅读管理题录

是否允许建立多个数据库

可以,方便

可以,切换不方便

不可以

同一数据库下的分类

可以,不方便

可以,Group非常方便

可以,不太方便

打开PDF方便程度

点两下鼠标

一下鼠标

直接打开并可以做注释和高亮

在线更新题录

强(可用各种数据库)

不可

可(Google Scholar,不支持中文)

笔记

不方便

方便

在线同步

EndNote Web

社区

排序筛选

方便

方便

方便

写作、使用题录

Word插件

严重影响Word速度和稳定性

快,几乎没感觉

BibTeX

支持

支持(差,据第三方说法)

支持(好,据第三方说法)

 

 

我个人来讲:

首先,笔记肯定要用OneNoteENNE都搞不定复杂格式,功能也很弱。而笔记要与全文相链接,这就要求PDF文件的保存位置相对固定以后不会再更改。(我建立了一个文件夹系统用于实现这个目的。)同时,还要求存放PDF全文的文件夹要尽可能地浅,这样在OneNote里链接的时候才不至于点很多层目录。这样,NEEN都显得很不好。

其次,我是一个全文党。我没有用EN搜索摘要来看的习惯――既然EN也不能做到同时检索多个数据库,那我为什么不直接检索WOK看摘要?但凡我准备放在文献管理软件里的文献,一定是摘要无法满足我的,至少其中的一点方法,一张图表我觉得值得看,那么我就得下载全文。

 

所以我现在准备用Mendeley做主力,EndNote做后备。

这样的好处是:Mendeley允许我这样做:把PDF都扔一个文件夹,然后Mendeley自动监测这个文件夹并添加题录,不需要我操心。

同时由于这个文件夹在顶层,OneNote插入链接很方便。

而且Mendeley的题录可以很容易地连题录带附件转入EndNote,所以如果写文章的时候发现Mendeley不给力,可以随时切换到EndNote

 

已使用 Microsoft OneNote 2010 创建
一个用于存放所有笔记和信息的位置

硬链接在OneNote中的应用

 

 

硬链接在OneNote中的应用

2011116

22:49

OneNote中时常需要链接一些文件。之所以用链接而不用插入文件是为了减少OneNote文件的体积。而被链接的文件有时候常常被会移动,使得链接失效。

博客文章不论分类怎么调整,通常每篇文章都会有一条永久地址。这启发了我。

我们只需要建立一个名为"永久链接"的文件夹,把每一个准备链入OneNote的文件都硬链接到这个文件夹,再在OneNote中插入这个硬链接的链接就可以了。

比如说,我有一个文件a.xlsx,我就执行如下命令:

mklink /h E:\永久链接\a.xls E:\文档\a.xls

然后向OneNote中插入file://E:永久链接\a.xls即可。

这样,不论以后a.xls被移动到什么地方,OneNote中的链接永远有效!

 

已使用 Microsoft OneNote 2010 创建
一个用于存放所有笔记和信息的位置

2011年1月9日星期日

从集中处理信息的必要性说到网络上的交流

 

 

从集中处理信息的必要性说到网络上的交流

 

我们处在一个被信息淹没的时代。

我们在两方面都遇到了挑战:一方面,在面对和学习工作相关有用的信息、感兴趣的各种事物时,过多的信息让我们无所适从,变成了布里丹的驴子;另一方面科技在给我们带来交流的便利的同时,在人际感情交流上也给我们带来了以前未有过的问题。

 

解决信息过载,有两种办法。一种是完全摒弃现代社会的信息工具,但对于知识分子来说这样恐怕很容易落伍;另一种办法就是积极地应对。

 

应对信息过载,有两个重要的方面:第一是要看得快,看得多;第二是只看最重要的东西。

看得快,看得多,就是要提高信息的处理速度,提高通量!这篇日志主要就是关于这点的。

对于提高处理速度,一个统一的入口是必不可少的。

就像我们做事时桌面不能放太多东西;在电脑前做事时不能同时开太多程序一样;获取信息的时候频繁切换,无疑也会加重我们的疲惫感。

如果你在写论文,而你的参考资料有的在百度搜藏,有的在电脑上保存论文的某个文件夹中,其中有的在电子邮件中,有的在EndNote里,那么想找到这篇资料你就需要找遍所有这些地方。这无疑是对时间的无端浪费。

(所以,我为什么坚决不使用网络保存工具?因为它们杂乱无章而且无法在我要的时候一定可以检索到!)

当你需要查找某个你关心的事物时,你一定希望在一个搜索框里搜索就可以立刻找到,而不是去填很多个搜索框。

 

 

特别谈一谈社交网络方面吧。

这是一个个人主义的时代。微博和博客,本来就是个人主义的产物。那些处于著书立说还是如此神圣的时代的古人如果穿越到今天可能会奇怪,为什么现在的人会愿意写这么多东西让别人关注自己呢?大部分人的博客和微博都沦为个人琐屑心情的记录。

而实际上呢?我们每日被这些信息淹没,看似对朋友生活的方方面面更了解了,却处于信息过载状态,失去了对朋友应有的关心。

每天打开人人网就是一堆新鲜事,最喜欢咋乎的人的状态充满了你的屏幕,却只有在清静的时候才能想起那些不太咋乎的真正值得想念的朋友;其它人也处于信息过载状态,如果你不在人人网之类的地方出现,你也就像从他们的视野消失了一样。不信可以试试:一月不上人人网,绝不会有想象中的堆积如山的留言――只有你给他们留言、互动,他们才会记起你的存在。

 

现在有这么多的渠道来了解你的朋友们:

人人网、豆瓣、Facebook等一票SNS类网站,新浪微博、饭否、Twitter等一票微博网站,博客,QQ、飞信、MSN等一票IM软件,电邮(还不止一个邮箱),BBS,短信,等等

你害怕遗漏你的朋友的每一条信息,于是你注册了所有你朋友推荐你注册的服务。如果每天登录一次所有上面这些网站,即使什么内容都不看,恐怕都要过去不止半个小时。终究,你只会常上其中的一两个,比如QQ或者人人网。结果呢?肯定是这样的:你每月浪费了大量的时间看一些你根本不感兴趣的人的人人网新鲜事,却很可能半年才想起来去你最好的朋友之一的博客踩踩。

 

凡此种种,典型地呈现出了信息过载的状态:浪费大量的时间,却没有得到有用的信息。

应该怎么办呢?显然,我们热切地盼望着这样一个事物的出现:它允许我们看到所有我们真正珍视的朋友发布的消息,不论发布在QQ空间还是人人网还是博客,同时,它又不会给我们呈现那些垃圾信息。

 

可惜的是,目前还没有这样的工具出现。只能尽可能地利用现有的工具了。

正如前面所说:首先,需要尽可能统一的入口来查看这些社交网络动态不致使把时间浪费在切换浏览器的标签页上;其次,需要筛选出那些真正值得关注的内容,而这种筛选又反过来要求一个统一的入口。

由于没有已经做好的工具,把所有的渠道统一为一个还是相当困难的,但总可以尽可能地减少我们收集信息的"收集箱"的数目。

我现在使用四个渠道:OutlookQQ,手机。三个收集箱已经足够多了!所有不能统一进这几个渠道的渠道,我都会逐渐地弃用。

Outlook包括:

电子邮件。对于大部分常用邮件客户端,电邮的管理和分类都已经做得非常成熟了。所以在电邮中筛选有用信息非常方便而高效。我希望把大部分这些网站的信息汇总为电子邮件的形式。目前已经有这些应用:

电子邮件

参与邮件组讨论,比如Google Groups

少数特别关注的人人网好友的新鲜事

豆瓣网的通知

用电邮发博

POP BBS的站内信件

RSS被我用于订阅好友的博客

它还连接了我的FacebookMSN

手机上包括:

短信

短信发微博(其实我基本不用微博)

短信发人人网状态

Outlook同步邮件供随时查阅

QQ上包括:

QQ聊天

QQ发微博

手机短信、QQ消息自然是无法整合进Outlook了,算是小遗憾。

 

闲言碎语:

1,当很多人都开始试图让自己脱身于"新鲜事"的狂轰滥炸中而用各种办法只特别关注一些人的时候,那些喜欢用状态刷屏的同学,他们永远不可能出现在大家的特别关注里面。给别人制造信息过载的人,绝得不到珍视时间的人的尊重。

 

2,其实我的Inbox不止上面三个,还有一个最重要的:OneNote,我在这里收集和处理我大部分信息。

 

 

已使用 Microsoft OneNote 2010 创建
一个用于存放所有笔记和信息的位置

Outlook是干什么用的

Outlook是干什么用的

 

很多人一听到Outlook,就觉得它是用来收邮件的。也每每可以见到一些人抱怨Outlook作为一个邮件客户端是多么地臃肿难用。

 

其实在我看来,恰恰相反。

 

首先,Outlook当然是一个非常优秀的邮件客户端,但远非完美。臃肿庞大自不必说,和Outlook Expressfoxmail相比,还缺少一些功能。比如说,Outlook没有语音邮件功能(当然这是因为微软把语音邮件服务另外卖钱了),设置使用信纸和背景也非常不方便。要不是从07开始整合Word作为文本编辑器,邮件文本编辑也未必见得就比OE强哪去。和OE相比,还少一个功能就是新闻组。

所以,真的,如果你只是想收发邮件的话,免费的Outlook ExpressWindows mail更合适。昂贵的Outlook并不值这个钱。

 

前面的内容可能说得好像Outlook对于邮件太弱了。实际上来说,Outlook的邮件功能仍然有不少可圈可点的部分。Outlook对于管理巨量邮件提供了非常多的工具。包括:搜索文件夹、对话式邮件管理、强有力的邮件规则设置、非常优秀的垃圾邮件筛选器、邮件的标签分类、方便快捷的邮件搜索。它的邮件附件预览也让不少人爱不释手。自从和Word搭配之后,它在文本效果上大大超越其它邮件程序。但这些功能很多是GMail这样的优秀Web邮箱已经提供的功能,比如搜索、标签、对话、预览附件。

 

 

那么,Outlook是什么?是一个PIM软件。Outlook的精髓在于整合。

它把日程表、联系人、任务,和你的大部分联系方式整合到了一起。Outlook可以发邮件,也可以打电话、发传真(虽然一般人不用这个功能),甚至连接MSNFacebook

不仅如此,Outlook还整合了各种Office软件和其它平台。它可以方便地和OneNote同步,和WordAccess协作。几乎所有的智能手机都支持和Outlook同步。

下面举例说一些OE办不到的事情:

OE没有日程表、任务列表,不能和我的手机同步日程表和任务列表,而Outlook的日程表和任务列表功能可以帮助你把生活打理得井井有条;

Outlook可以起草会议邀请,可以发送自己的日历,如果对方有GMail或者Outlook就可以方便地利用这项功能;

Word配合,可以使用邮件合并功能批量起草很多份内容不同的邮件;

将一封电子邮件标记为任务去完成;

向其它人分发任务(需要其它人也使用Outlook);

 

 

总体来说,Outlook最大的价值还是对于工作的人。对于个人来说,它的价值要大打折扣。虽然如此,对于愿意把自己的时间管理好的人,它还是非常有用的。